最近,成都49中中學生墜亡事件引起了輿論的高度關注,公安部門經過幾天的勘察,已經還原了事情的真相,這名中學生死于自殺,痛心之余值得反思,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應該重視。
青春少年緣何走極端?
在同學的眼中,小林性格內向,很少與同學交流,喜歡看一些傷感文學。他曾在QQ聊天中寫道“天天想著四十九中樓,一躍解千愁”,今年5月,他用QQ號轉發給朋友的聊天記錄中有自我貶低的言論,表現出自我否定、多慮的情況。在悲劇發生前,小林還有割腕的行為。
官方通報稱,成都49中學在學生心理關愛方面存在薄弱環節。近年來,中小學生心理問題呈上升趨勢,類似此事件的自殺、自殘等悲劇時有出現,社會、學校、家庭應該重視心理健康。
家庭教育怎樣處理心理難題?
很多人認為現在的小孩是“少年不知愁滋味”,是“為賦新詞強說愁”,只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專心學業,親子之間的交流都是關于學習成績的,從而忽略了孩子出現的心理問題。
悲劇的發生,也是在告誡父母要正確地看待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,不要回避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甚至指責,及時采取干預措施,才能更好地幫助孩子成長。
家長要多和孩子保持溝通,并以開放的心態傾聽他們所說的一切,給予孩子最大限度的耐心和陪伴。理解并接納他們的情緒,接受其正在經歷的痛苦和無助,讓他們感受到理解和支持。
當孩子表現出與以往的明顯不同,一定要高度重視,及時溝通及時就醫解決。